找到相关内容729篇,用时8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阳明学者的正统与异端

    “象山阳学杂禅是否”时,海门便回答说:“子还体认见?抑随声和者?夫禅与儒名言耳,一碗饭在前,可以充饥,可以养生,只管吃便了,又要问是和尚家煮的?百姓家煮的?”[27]焦竑在解释自己为何主张三...另外,阳明学这种正统与异端观念的转化,也不能排除朱子学与阳明学之间学派争的因素。由于朱子学在整个有一代始终居于意识形态的正统地位,作为对朱子学的反动,阳明学本身恰恰可以说是儒学内部的异端。事实上,...

    彭国翔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023585486.html
  • 二十世纪上半叶的西藏历史研究

    远古至唐宋时期历史,以及元崇奉喇嘛,清朝与西藏的关系,清末西藏涉外事件等。法尊的《现代西藏》(1937年,汉藏教理院印行)侧重西藏现状,同时对西藏地理,西藏历史,特别是宗教史,以及西藏的经济、交通、...1913年2月第1—5期)对历史进程简要叙述;聂崇歧《西藏今昔》(《地学杂志》19—1,2;1931年1月,3月);以及班禅额尔德尼述、刘家驹译《西藏史略》(《新亚细亚》2—5,1931年8月);班禅《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231886374.html
  • 解打鼓

    也。故禅家常用诗的语句以此中消息,而此等诗句,既非比喻,亦非赞美其其境涯,实乃直说其实境者也。例如云“电光影里斩春风”,似将捉取一种虚空状,然曾经实地境者,则知此一句有千钧力,而不解者,则欲...,只各事依赖弥陀大悲大愿,毫不加以自力,悠然任其所为耳。而起如是绝对的信仰,亦非吾自力所为,乃弥陀本愿大光明,触着五蕴假成吾身,无端而有此信心决定一事者也。若将此中消息,以神学术语,则可...

    铃木大拙

    |五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411886612.html
  • 荷泽显宗记溯源

    可谓无宗也,惟当时研究教典者多,或认指为月,或为教理所束缚,不能自脱,传至唐初,其弊尤甚,教理因衰微,宗义犹未大显,学者多执教以疑宗,故荷泽大师着此记以,并定南顿北渐之义,然后学者知所适从焉,或曰...佛性,是佛法不二法,如高贵德王菩萨白佛言:犯四重禁,作五逆罪,及一阐提等,当断善根佛性否?佛言:善根有二,一者常,二者无常,佛性非常非无常,是故不断,名为不二,一者善,二者不善,佛性非善非不善,是...

    月溪法师

    |五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6550288601.html
  • 浙江寺观藏书考

    藏开雕于万历七年(1579),万历十二年(1584)真可禅师获得神宗母李太后的允准,与径山憨山禅师等正式倡缘摹刻《大藏经》。万历十七年(1589)《嘉兴藏》正式在五台山妙德庵开刻。因五台山山高,气候...还有山阴柯槁禅寺,据《明英宗实录》卷一百五十载,正统十二年(1447)二月,工部右侍郎王佑真向英宗请求赐藏,英宗从。普陀山普济禅寺,法雨禅寺于万历年间五次获赐,其中普济三次,法雨二次,都有敕文,都...

    刘杭

    |五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6433490752.html
  • 经典与诠释——论朱熹的诠释思想

    先知先觉士始发,则学者有以知夫前日为陋矣。然或乃徒诵其言以为高,而初又不知深求其意,甚者遂至于脱略章句,陵籍训诂,坐谈空妙。 在朱熹看来,本文原义与圣人原义都应求解,并且应当通过对本文的理解...原义、作者原意与读者所悟意是理解过程中三个依次递进的阶段,理解的目标就是这三种意义的整体圆融和谐理。语言解释与心法理解是其诠释的基本方法。朱熹所代表的这种诠释传统,对于我们构建中国现代的诠释理论有着...

    潘德荣

    |五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6554592062.html
  • 辽代佛学的圆融思想

    又今且约一途修行次第作浅深差别说,其实此五字各成一切如来智(即五方佛)各各统收一切佛法是”,密教的真言可以涵盖一切佛法。   觉苑还认为《大日经》的密教是无上乘:“不但具三乘修学处,兼亦明说无上一...路。暨经年远误见弥多,或习显教,轻诬密部宗。或专密言,昧黩显教趣。或攻名相,鲜知入道门。或学字声,罕识持轨。遂使甚深现行,变作名言。秘密神宗,翻成音韵。今乃不揆琐才,双依显密二宗,略...

    李勇

    |五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6555892095.html
  • 《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》(完)

    不变,大火不能焚,大海不能溺。此即是三昧力,自在寿住。今所疑者,不知命根,为何所寄?为寄於心,为寄於形,为心形两寄也?若寄於心,则心相已灭,灭无所寄。若寄於形,则形随化往,时不可留。何以?《...因为他表现四神足力,取下梅檀鉢,佛用这个办法惩罚他。只听到这么一个人是由於四神足的作用而长寿的,没有听说还有别的人。   又,诸罗汉非常厌恶自己的身体,观自己的身体如病如瘫,如同恶怨贼,多有退法罗汉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6561993150.html
  • 熊十力对朱、王《大学》“格物致知”诠释的整合

    明理的知识。而此一念,未经磨练,亦靠不住,乃任意见起而蔽,亦即以意见为天理。如是,欲其知明处当,毋横决以陷于罪恶,此必不可得也。”[14]王阳明的问题正如熊先生所言,他把工夫收于一心,否定了一切...为了能够开出知识系统,熊先生对王阳明“致良知”说作了改造,他言:“必推动、扩大吾本心,用于外在的一切物,穷究事物规律与其本质,而变化裁成,以尽物性而利于用。于是吾人始有经验事物、钻入事物、制驭...

    赵卫东

    |五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13165693581.html